被取消的5类认定
国家级: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人选。
地方级:
□深圳市“双百计划”人选。
□近5年,担任教育部“211工程”院校系主任及以上职务的专业人才;从海外知名院校来深担任我市高等学校系主任及以上职务的专业人才。
□近5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人选。
后备级:
□省重点实验室的项目负责人、主要科研人员。
深圳4月26日发布了《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标准(2010年修订版)》,这也是相关标准实施一年多来首次修订。新标准主要从优化人才梯队结构、扩大标准覆盖范围和提高标准区分度三个方面,对原有认定标准进行了完善,引人注目的是取消了5类高层次人才认定。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明透露,深圳已经着手制订自己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战略计划,目前暂定为“孔雀计划”。
认定高层次人才1457名
为了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深圳于2008年9月发布实施了《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及6项配套文件,在住房补贴、科研赞助、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不同帮扶标准。截至2010年3月31日,深圳共认定高层次专业人才1457名,包括国家级领军人才80名,地方级领军人才748名,后备级人才629名。共为高层次人才发放住房补贴296人次,发放金额3244万元;受理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申请13人,已指令性安排3人;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问题8人。
政策实施以来,已有182名高层次人才经认定后调入深圳;有226名人才通过培养取得业绩成果后被认定为高层次人才;还有13名后备级人才提升为地方级领军人才,3名地方级领军人才提升为国家级领军人才。
三方面完善原认定标准
发布的新标准共新增条目53条,修改43条,取消原有条目5条,主要从优化人才梯队结构、扩大标准覆盖范围和提高标准区分度三个方面,对原有认定标准进行了完善。
在平衡同一梯队人才含金量,优化不同梯队人才结构上,新标准将原地方级领军人才认定标准中部分层次偏低的标准调整到后备级,以平衡同一梯队内不同行业人才的含金量;针对后备级人才数量少于地方级领军人才数量的状况,增加了后备级人才认定标准条目,以加大人才储备,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在扩大标准覆盖的行业范围上,新标准增加行业组织认可的人才标准,补充了知识产权、标准化、服装、高校教学、人文社科等多个领域的人才认定标准,在突出重点行业的同时兼顾各行业人才需求;打破了过去认定的奖项全由政府设立的状况,吸收了部分行业组织评选认可的人才标准,更好地体现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业内认可的原则。在地方级人才认定标准方面,过去被认可的奖项仅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9类,修改后已经扩大到17类,如新闻界的“长江韬奋奖”、服装设计领域的“中国服装设计金顶奖”等行业奖项也被纳入其中。
此外,提高了同一奖项获奖情况的区分度,增强认定的科学性。如在国家级领军人才的认定上,过去只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即可,如今都被修改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二等奖前3名”,与国家级人才的认定标准相似;地方级和后备级人才的认定上,不少奖项都被加上了“前3名”或“前5名”等限制条件。
向中青年人才适当倾斜
据了解,新标准最大的改变是在后备级人才的认定标准上。在原有的认定标准上,后备级人才仅有5大类别,少于国家级人才的7大类,更少于地方级的10大类。而修订后,国家级人才认定增加了1类,地方级增加了5类,而后备级则增加了9大类,总共达到了14类、41项。其中,“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博士后出站留(来)深从事科研工作满3年者”都可以申请后备级人才认定。“深圳目前累计招收博士后人员650人,在站博士后230余人,相关规定将可以惠及这一类人才。”深圳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张谦说。
“在原标准中,后备级人才的类型较少,通过认定的人数也少于地方级人才,但其实他们却是将来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储备力量。”李明表示,深圳将来的人才引进和认定工作将适当向后备人才、向中青年人才倾斜,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和培训力度,让他们可以在深圳成长为地方级和国家级人才。此外,深圳还会在住房补贴等领域加大对企业等体制外人才以及非深户人才的扶助力度。
“当前各城市对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李明说,为培养和吸引人才,中组部推出了“千人计划”,广东推出了“珠江学者”计划,深圳已着手制订自己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战略计划,目前暂定为“孔雀计划”,详细的操作细则将在不久出台。(南方日报网络版)